一網見一城: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打造更具韌性城市
2023年5月中國提出在深入推進試點和總結推廣可復制經驗基礎上,將全面啟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國務院今年印發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中也提出“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包括“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等多項重點任務。那么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推進的過程之中,如何才能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確保城市運行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呢?
一、多地紛紛啟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
2023年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啟動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啟動建設覆蓋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綜合管廊等重點領域的運行監測,對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實時監測、及時預警、有效處置。同時多地也紛紛響應展開一系列的行動:
1.安徽省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形成地上地下基礎數據“一張圖”。
2.江蘇省高度重視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按照“綜合監管+智慧監測”的建設思路,推動人防、物防和技防相互支撐,聚焦“燃氣、供水、排水、橋梁、道路、第三方施工、地下管線”7個場景,搭建全省監管“一圖覽”“一網管”系統。
3.廣東省深圳市印發《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方案》,圍繞“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三大功能,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
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是涉及城市發展的重要任務。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作為其建設過程之中的智慧化產物,其自身的獨特優勢與功能實現了“一網見一城”。相關部門可以對城中的多種基礎設施等進行風險評估,打造更具韌性的城市生命線。
二、城市安全風險智慧監測
WITBEE?萬賓科技?城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通過自主研發的一系列智能監測設備,能夠全面而深入地感知城市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況,包括橋梁、隧道、排水管網、供水管網、燃氣管網、供熱管網、綜合管廊、房屋建筑以及河湖等關鍵設施。通過對這些設施的實時監測能夠準確地分析出風險因素,并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耦合關系。
通過城市生命線智能監測儀器,相關部門可以自主查看各類市政設施的運行狀態和健康情況,例如雨季到來之時,他們可以實時監測排水管網的負荷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堵塞或溢流問題。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如臺風或暴雨,系統能夠迅速評估橋梁、大壩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性,為應急管理部門提供科學依據。無論出現何種問題,無需等待巡查人員上報便可直接收到系統的預警信號,為實現爭分奪秒的搶修和加固提供了可能。
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對海量城市生命線運行監測數據的采集、匯聚和分析,達到全面網絡化管理和數據互聯互通的目的,使得城市管理者能夠更加迅速和精準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提高城市保供、保暢、保安全的能力,為打造更具韌性的城市生命線“添磚加瓦”。
相關閱讀: